我们煤炭出储量丰富,煤矿事故也频发。调查表明多数事故是不正规的管理和操作造成伤亡事件的。泰迪风筒以为只要呼吁企业老板重视矿工的生命安全以及提供高质量的隔爆水袋和压风自救装置就能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泰迪风筒为煤炭安全开采保驾护航但是泰迪现在要提到的不是什么私企不正规的采煤事故而是普通村民是怎么铤而走险的。
2012年6月28日清晨7时许,全州县文桥镇江头新村一民宅发生爆炸,一座民房完全倒塌,周围3座民房严重损坏,1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全州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救援,市公安局专家也赴现场指挥救援和查处。
第二天,记者来到文桥镇,这是广西最北的一个乡镇之一,与湖南省东安县毗邻,距全州县城40公里。
一天前的爆炸声成为了镇上人们兴趣浓厚的谈资。一家旅馆老板说,当天上午爆炸发生后,有很多人骑摩托车去看热闹。
无论是道听途说,还是私下揣测,当地人都认为爆炸的罪魁祸首是炸药。有人告诉记者:“那个村子很多人自己上山开矿,都在用炸药。”
发生爆炸的江头新村两面环水,是文桥镇数一数二的大村,居民2000多人,民宅密集。
爆炸点在村子中心,虽已时隔一天,但几成平地的瓦砾废墟和百米外被震碎的玻璃窗,仍可证实那两声爆炸的威力。
“煤气罐、烟花爆竹炸不成那样。”有村民“自信”地告诉记者,发生爆炸的那栋房子里,估计私藏了炸药。知情的村民小声说,炸药不是户主的,可能是亲戚放的,打算用到山上采煤。
爆炸殃及了周围几十户人家,或是房屋受损,重则垮塌,轻则门窗碎裂。
在家中清理着玻璃碎渣的一位村民抱怨:“这次还好离(爆炸点)得远,像他们把炸药放家里,谁知道会不会有下一次。”话刚出口,该村民旋即意识到此言不妥,迅速对记者摆了摆手,“我什么都不知道。”
当记者在村里打听还有谁家存有炸药时,村民们个个面露难色,沉默不作答。他们讳莫如深的态度,“指引”着记者走进村外的“矿山”。
布满矿窿的山
从江头新村往北走上2公里,就看见一片绵延的山头。山上缺水,少有作物,但文桥镇人都知道这是座“金山”,因为它富藏煤矿。
顺着一条水泥路进山,步行半小时后脚下变成了坑洼的碎石路。成堆的黑色渣土开始在路边出现,当地人管它叫“煤渣”,是介于黄土与煤层间的土质层。
在山上偷采过煤矿的当地人许建(化名)告诉记者,挖到“煤渣”就等于找到了煤,所以沿着“煤渣”就能找到矿井。
按照他的这个方法,记者很快就找到一处位于半山腰的煤井。
这里原本长满杂木的斜坡被开出一处百来平方米的平地,地上有从附近村里接过来的水管和电线,一个木制三脚架下方是一个深约10米的垂直窿口。
“采完的煤井一般会被填上,像这种还开着口的,是还能出煤的。最近雨水多,加上江头新村出了事(发生爆炸),山上的煤井基本上停工了。”许建告诉记者,当地煤井分为竖井和斜井两种。如果挖下去是土层,人们会选择挖掘竖井,这样采煤成本最低。若遇上的是岩层,就需要开斜井,通常要用炸药爆破了。抵达煤层后改为横挖,再用人工将煤一筐一筐拉上来。如果煤层硬实,为加快挖掘速度,人们也大多会用炸药爆破。
在文桥镇的麻田、蛟潭、阳福、同岗头村周边的山里,都能见到这种张着大口的煤窿,其中麻田村周边的煤窿最为密集,记者在半个小时里就找到了3处。
|